找到相关内容1362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圣一法师讲菩萨戒之淫戒

    女人皆是过去父母,焉可行欲,故云不得故淫。   心动是名故淫,不心动,例如在梦中,或熟睡不知,或被药迷失本心,或为怨家所逼,惟苦无乐,不犯。   淫因,淫缘,淫法,淫业。   此戒三缘成重...   第三淫戒   六祖云:“淫性本是净性因,除淫即是净性身。”世人迷净性,故有淫欲,除卸淫欲,即见净性。清净之性,是我们不迷的本来面目,因此,淫性是可以除,普门品云:“常恭敬观世音菩萨,便...

    圣一法师讲

    |戒淫|淫戒|菩萨戒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1/03/1233442949.html
  • 持不语戒

    起源。你如果心能不动,嘴巴怎么会动?嘴巴不动,自性如如,灵而虚照。所以修禅的人要入空寂,先学不言不语。我们讲“三业”-身、口、意三业,造业最快的“意业”,心动就造业了,你了一个善意,十方虚空遍...佛法已经教你了,你会不会。   我们说如果仁俭禅师这个时候不讲话,眼睛看是看了,有没有看进去?这是当下空体灵觉面对那个境,他的眼睛面对着天后,却没有心动:天后长得漂不漂亮?为什么天后高高坐在那里...

    法尔禅修中心

    |禅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1/0953236510.html
  • 自私自利不能往生

      李木源会长带团到中国大陆去朝山、参访,这个团有一百多人,都是念佛人。结果在朝山旅途当中,看到同修们心动都是自私自利。吃饭时,有人要选座位。会长说:“你为什么要坐那个位子?”他说:“这个...。菩萨是把好地方让给别人,苦难自己来承当,这种人决定能往生。处处要占小便宜,这种人佛念得再多,肯定不会往生。我们常讲起心动为自己是凡夫,心动为别人是菩萨,迷悟就从这里看。   李会长样样走在人...

    转载

    |菩提心|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21440510284.html
  • 把心专注于一种正知正见,这就是禅[达真堪布]

      把自己的心专注在一种正知正见上,这就是禅。把自己的心动放在证悟一切法的本性是无常的这个见解上,这也是一种禅;知道轮回是苦海,把己的心专注在知道轮回是苦海这种正知上,这也是一种禅。观修...本觉。如果没有的话,你所谓的"安心"都是虚妄的。   现在人坐禅,都认为不应该有任何念头,要把它们全部控制起来,认为有思想、有情绪不是禅,没有任何心动,那才是禅,然后就刻意把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禅定|禅修|止观|禅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11214120278.html
  • 如何时面对口舌是非

    他人。 一、对境不心 烦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心念作不了主,心随境转,让外境控制了我们的喜怒哀乐。只要常常训练这念心,保持清净,不随便心动,提升觉察、觉照力,定力日久功深,面对是非、顺逆境界自然能忍心不动。即使心动,也能很快返照,不至于念念相续。 二、对一切恶口的众生发起慈悲心 众生出于无知而造口业,日后自受恶报。今日我们得闻正法,明白因果的道理,更该一份慈悲心看待,学习诸佛菩萨不忍众生苦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0375252.html
  • 读弘一法师多次落泪

    自不敢胡作非为”大师还说:“须知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这种因果报应,是丝毫不爽的!又须知我们一个人所有的行为,一举一动,以至心动,诸佛菩萨都看得清清楚楚!一个人若能这样十分决定地信著,他的品行道德,自然会一天比一天地高起来!” 俗话说:举头三尺有神明。弘一法师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提高自己品行道德之路,那就是坚信:我们一个人所有的行为,一举一动,以至心动,诸佛菩萨都看得清清楚楚。 读弘一法师的文章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5075855.html
  • 净空法师谈发菩提心

    因为有念皆妄。由此可知,至诚心确实不容易发出来。   心动还有是非人我,还有贪、嗔、痴、慢,还有妄想、执著,那来的菩提心?每次读经至此句“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”,总以为自己没指望。一向专念也许做得到...一个不一心一意求生净土。这才是真正发无上菩提心。   真正发菩提心的人,心动都是阿弥陀佛,都是西方极乐世界,绝对不会把世间一切人与事放在心上。心里还有世间的人与事,就没有菩提心。你虽然念佛,只有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菩提心|发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7585083347.html
  • 问:佛教徒如何面对口舌是非?

    是非中,是生活中重要的课题。我们可以从四个不同的方向来思惟;当观行成就,面对种种境界自能忍心不动,从而感化他人。 一、对境不心 烦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心念作不了主,心随境转,让外境控制了我们的喜怒哀乐。只要常常训练这念心,保持清净,不随便心动,提升觉察、觉照力,定力日久功深,面对是非、顺逆境界自然能忍心不动。即使心动,也能很快返照,不至于念念相续。 二、对一切恶口的众生发起慈悲心 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18411285197.html
  • 净空法师关于因缘果的开示

    佛心,就是佛种子。对于一切人事物,你没有分别、没有执着,你没有心动,这是佛种子。他决定跟佛这一道相应,他就是缘这个路走,那他就成佛了。菩萨六度心、四无量心。有六度四无量心,这个意念重,心动都会想到这个,他就做菩萨,他自然就成菩萨了。现在诸位想想,我们在人道,人道里面是五戒,中国传统教育里面,五常(仁义礼智信),我们心动不违背这个原则,来生决定到人道,这就是引你到哪一道去。   我们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因缘果|因缘|因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8412010382.html
  • 以戒为师 从我做起──在安居中浅谈持戒问题

    只要你心动,它都能准确记录和储存,实在厉害! 守戒律和信因果,如车之两轮,缺一不可。只有深信因果的人,才能自觉地严格地遵守戒律。也只有严持戒律的人,才能使三业清净,知足常乐。这样的人,一方面处处止...戒)的巨大能量。 印光大师关于持戒重在摄心有精辟开示,说:“凡心动,不许萌一之不善,如此则诸戒均可圆持。倘只在事相上讲究,虽一戒不犯,亦未能称为持净戒人,以心中仍有犯戒之相。&...

    昌臻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0848615.html